上海未成年人案件呈兩個80%城鄉結合部是重災區
中新網上海9月26日電 (記者 陳靜)在中國最早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制度的上海長寧檢察院今日披露,近年來,未成年人案件呈“兩個80%”:涉案未成年人中有80%以上是來滬未成年人;涉案未成年人的居住地或作案地80%以上集中在城郊結合部。
據統計,2011年,上海市流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約占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總數的82%,其中因法定監護人不能或未完全盡到監護職責導致其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約占73%。
最高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制度研究》重點課題匯報會26日在此間舉行。長寧區檢察院聯合上海社會科學院、華東政法學院等專家學者圍繞這一重大課題,結合今年新刑訴法在特別程序中增設的附條件不起訴、社會調查等制度執行等獻計獻策。專家們一致認為,預防和矯治未成年人犯罪要靠社會力量總動員。
上海長寧區檢察院副檢察長葉國平表示,未成年犯罪預防和矯治是一項系統化工程。課題組發現,參與涉罪未成年人幫教和預防工作的社會力量不足、社會化程度較低、基層基礎薄弱、缺乏專業人員、專門設施和配套機制與司法實踐難以有效銜接等問題。
他認為,上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現在以及今后一段時間內,需花較大李琦聚焦制度設計和執行上如何確保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社會力量到位。
據了解,上海檢察機關探索了一系列借助社會力量開展的未成年人檢察特色制度,如社會調查、合適成年人到場等,都被國家的法律和有關制度所吸收且推廣。
為了從源頭上預防和控制違法犯罪,上海長寧檢察院聯合街道共同搭建來滬未成年人犯罪預防工作平臺,對居住在轄區內的246戶來滬未成年人的家庭、就學、務工等基本情況進行調查摸底,了解來其家庭教育現狀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并建立“蒲公英陽光教育基地”的常態化機制。據統計,自今年5月基地成立4個月,授課團隊定期開展以“防范教育”、“親子關系教育”和“傳統文化教育”等為主題的對話與160多戶來滬未成年人的家庭進行溝通。
檢察院方面認為,以社區為依托,整合各方力量為外來流動人口提供各類家庭教育指導是該院彌補離異和有偏差行為的家庭教育缺陷的新措施。該院建議,在外來流動人口家庭集中的社區建立家長學校,學校的管理納入社區管理平臺之中。